不要培养过于听话的孩子英语(不要培养过于听话的孩子英文)
中国父母们见面后,如果一方说:“哎呀,真羡慕你们家有这么听话的孩子!”另一方父母就特别高兴,因为,这意味着是对自己教子有方的赞美。
如何改善孩子沉迷网络?让不上学孩子重返学校?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2年多来,专注于帮助叛逆厌学、辍学、休学、不上学、心理情绪障碍、沉迷网络、逃学等的孩子重返学校、爱上学习!联系我们免费领取解决方案。
如果让中国父母选择最喜欢孩子的哪项性格特点,我想,“听话”绝对可以进入前三。
听话,意味着父母教育孩子很省心,但父母要警惕的是,过于听话的孩子,让父母少了许多烦恼,但可能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埋下隐患。
1、过于听话的孩子,往往缺少独立思考能力
前不久,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报道:
一所中学正在进行开学典礼,有记者正在进行釆访,一个学生突然之间晕倒在地,也没人敢过去,过了一会儿,旁边才有一个学生举手示意后,老师走过来救起了学生。
正常情况下,只要有人晕倒,旁边的人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,他们之所以没有人站出来扶,原因竟然是老师曾反复强调过纪律,只有老师发话了,他们才能去扶。
我看见这件事下面有这样的评论:
听老师的话,俨然成为一个魔咒,让孩子在关键时刻需作出选择时,丧失了思考和判断能力。
他们像是提线木偶,不需有自己的思想,只负责听话就好了,因为老师的话才是对的,是自己行为的指南。他们已习惯于少用脑思考,这是很可怕的。
缺乏独立思考的孩子,他们依赖性更强,因为大人已为他们规划好了,只需按部就班,不用动脑子思考。
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实验:他对2~5岁听话的100名儿童与不听话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。结果发现前者有84%的人意志坚强,有独立分析做出决定的能力。而后者仅有26%的人意志坚强,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,不能独立承担责任。
列宁说,应该在肩膀上长自己的脑袋。
教育孩子,如果让他过于听话,久而久之,就会变得人云亦云,缺乏主见,还会对别人产生依赖性。
2、过于听话的孩子,一直都在迎合大人
尹建莉老师讲过一个孩子的故事:
小莉在上幼儿园,老师们觉得她特别懂事,但每次做事过分小心翼翼,听话的样子连老师都很吃惊。
比如吃午饭,老师没说她吃得慢,但她看到老师走过来就说:“老师,我在加油吃饭,我会好好吃的!”
第一次在幼儿园上厕所把裤子弄湿了,后来每次上厕所,她都要跟老师说:“老师今天我没有弄湿裤子。”
中午睡觉,别的小朋友都要求拍拍,希望老师哄哄自己。她会说:老师,你很辛苦的,不用拍我。”
老师说,从孩子的眼神可以看出,孩子很渴望被拍,但不敢直接说,只能迂回表达。这个孩子太会看脸色,太会讨好人了,很辛苦。
这个小姑娘表现出来的“听话”,或许是某些成年人认为的优点,但这个优点实在让人太心疼了。
孩子的天性便是率真,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、怎么做,这符合孩子的心里特点,是孩子的自我正常发展的体现。
孩子表现出来的过于“听话懂事”,是为了讨好大人,他们担心失去大人的爱与关注,所以不得不表现出顺从,但儿童是以自己心灵的扭曲为代价,不仅不是懂事,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残败。
遗憾的是,一些父母把培养乖孩子的管教奉为教育圣经,几乎没有人认为,过于听话的儿童是有问题的儿童,他们希望孩子能受他们控制,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,就会表现出爱孩子,如果孩子有异于父母的想法,便是坏孩子。
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这样的话:
“你怎么这么不听话?””“你再不听话,我就不要你了!”“你再不听话,我就??”
这些带恐吓、威胁的语言,犹如一把悬在孩子头上的利剑,随时可能刺中孩子,使孩子陷入恐惧之中,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,以迎合大人的需求。
一个人是否获得幸福,是能够找到和成为自己,如果孩子在小小的年纪,就放弃这一任务,将有限的能量消耗在应付他人上,孩子的能量便无法维持正常生长。
3、小时候过于听话的孩子,长大后更苦
在《亲爱的小课桌》节目中,有一个7岁男孩小凯,家教特别严苛,他从小就特别听话。他的妈妈要求他不仅要完成学校的作业,还要额外写很多她布置的卷子,如果错题多,便会被惩罚做很多试卷
在假期里,一年级的他写完了376张试卷,临近高考的学生都望尘莫及。
可是,这个孩子却表现出了明显的自卑,当小朋友们积极报数时,他不敢说话;别人都能做自我介绍,他却支支吾吾说自己没名字;小朋友表演节目,他却连喊“不要”?
在小凯表现出特别乖的同时,也出现了更多心理问题萌芽,比如没有安全感、不自信、没有自我意识、自我价值感低等,如果继续这样的教育方式,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严重伤害。
如果说,小时候孩子听话的原因,是恐惧失去成年人的爱,他们不得不委屈自己,迎合他人。
长大后,他们会延续这一模式,成为讨好型或付出型人格,他们在满足别人需求的同时,却让自己身心俱疲。
朋友的女儿从小就是乖乖女,从小朋友对她很严格,学习成绩很好。
父母经常教导她要听话,给他们减轻负担。她也很懂事,每天都很自律,早上自己起床,还能帮忙照顾妹妹起床,为家人准备早餐。下午回家后除了自觉完成作业,还负责辅导妹妹的功课。
她从小到大都是班干部,老师觉得她是得力的助手,后来考了一所不错的大学。
这个孩子到大学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,被迫休学一年。
她的父母觉得很震惊,觉得这么乖的女儿居然患上了这样的病,经过心理治疗才发现,这是因为她小时候太听话,只要出了问题,都觉得是自己的责任,她过多地压抑了自己,导致出现后遗症。
知乎上有个问题:小时候很听话的人,长大后是什么体验?下面人的回答引人深思:
可惜成年后,再也回不到过去,去修正那些无法挽回的错误了。
席慕容曾说过一段话:在一回首间,才忽然发现,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,不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。
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,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,所有的桎梏。走到中途,才忽然发现,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,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。
在这里,我们不是让孩子不听话,而是不要过分听话,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,没有自己的思想,便失去了生命力。
育儿专家阿黛尔·法伯曾说: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、情感真实的人比继续让他当“妈妈的乖孩子”更重要。
每个人的身体和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,一个身体里,放不下两个灵魂,只有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,成为他自己,才会真正获得幸福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